2025-09-12 08:54:51
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周澤中
說起演員楊清文,很多人可能對這個名字并不熟悉。但若提起“大佐的肯定”這一表情包,或是《亮劍》中日本騎兵聯(lián)隊長黑島森田,不少人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他!”近日,央視網《不被定義的TA》節(jié)目專訪了這位被稱為“鬼子專業(yè)戶”的演員,他在節(jié)目中坦誠分享了自己多年飾演“鬼子”角色的心路歷程以及背后的坎坷。
截至目前,楊清文已在影視作品中塑造了91個“日本大佐”形象,這份成績本身便是對他演技的高度認可。一次偶然的出演機會,讓他意外找到了自己的“賽道”,可麻煩也隨之而來:因為常演“鬼子”,他家中的車曾數(shù)次被砸;女兒相親時,男方發(fā)現(xiàn)他飾演的多是“反派”,竟以此為由拒絕與其女兒繼續(xù)接觸;每次走進紀念場館,楊清文都會不自覺地感到自己仿佛真的有罪。這樣的遭遇并非個例——“容嬤嬤”的扮演者李明啟打車差點被拒載;出演“家暴男”安嘉和的馮遠征曾在街上被路人警告“不準打梅婷”……觀眾入戲太深,固然是對演員演技的肯定,也在無形中干擾到了演員的日常生活。
演員的專業(yè)精神理應得到尊重,不應因飾演反派角色而遭遇現(xiàn)實中的歧視或攻擊。若我們能在觀劇時沉浸其中,又在離場后理性回歸,那些常年飾演“陰狠角色”的演員便不必無辜承受輿論壓力與生活困擾,從而獲得更自由的表演空間與更寬闊的戲路探索。其實,影視藝術本就依賴豐富立體的角色構成——善與惡的對抗、正與邪的較量,才能使故事充滿張力。例如暑期熱映的《南京照相館》,正是有了演員對日軍攝影師伊藤秀夫極具偽善與殘酷形象的演繹,才讓軍國主義之惡在銀幕表現(xiàn)得更具沖擊力。試想,若每一位敢于潛入人性暗角的演員,都因懼怕被指責而拒絕挑戰(zhàn),銀幕上將會失去多少震撼人心的表演?我們又將從何處獲得反思歷史、審視人性的鏡鑒?
因此,反派演員的困境值得被關注。我們不僅要在道義上支持這些演員,更應以實際行動表達尊重——用掌聲代替偏見,用理性看待取代情緒宣泄。讓表演回歸表演,讓角色止于角色,這才是對藝術最大的致敬,也是對專業(yè)最好的守護。
責編:李焱婕
一審:李焱婕
二審:歐陽金雨
三審:易博文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