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報 2025-09-10 08:32:06
邵東市城區(qū)第二完全小學 周平
一、眼淚,孤獨的種子
2023年開學第一天,我正俯身擦拭課桌,卻聽見若有若無的抽泣聲。循聲望去,錦波蜷縮在課桌底下,嘴里喃喃自語:“我要媽媽,我要媽媽……”我輕輕走過去,俯身擁起他,他滴落的淚水浸濕了我的衣袖,即使無聲,卻也震耳欲聾!
作為留守兒童的他,沒有同伴,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歡笑聲像海浪,將他隔絕在透明的孤島。他的拼音一竅不通,字母是看不懂的蝌蚪文,生字的城堡更是高不可攀。父母陪伴的缺失、學前教育的匱乏、課堂學習的無力,讓他只能通過眼淚來宣泄。
如果說,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樣子,每一片心智土壤都需要被喚醒,每一棵小樹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那么,錦波將是我教育長河里又一棵需要守望的“楠木”,雖然生長緩慢,但只要慢慢積聚力量,終有一天會拔節(jié)向上。
二、微光,希望的萌芽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啟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幾周后。一天,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討論著自己的積分等級,爭相炫耀自己的“星星”和“月亮”圖標時,錦波的目光第一次被點亮。為留住這道稍縱即逝的光,我為他量身定制了“專屬成長階梯”:課堂大聲跟讀+1分,上課不懂就問+1分,課后主動學拼音+1分,拼音5連冠(認識5個字母)+1分,生字聽寫滿分+3分……評價的標尺就是錦波的成長密碼,無需攀比,他用他的努力收獲獨有的歡喜。從第一天的懵懂嘗試,到每周的點滴積累,再到每月的顯著提升,錦波在“緩慢積累”中完成從“量”到“質(zhì)”的蛻變。當他第一次用積分兌換成禮品激動得微微發(fā)抖時,當他第一次舉起小獎狀沖我開心地微笑時,我分明看見,小“楠木”開始抽枝,希望悄悄萌芽。
三、拔節(jié),楠木的生長
悄然間,錦波成了我的小尾巴,他跟著我一遍遍拼讀音節(jié),用黏土捏出會跳舞的字母,把“b”和“d”編成故事:“b是小蝌蚪向上游,d是小鈴鐺搖啊搖。”慢慢地,錦波作業(yè)本上的紅勾勾連成了優(yōu)美的弧線,旁邊總貼著“進步”的小星星。當他終于歪歪扭扭拼寫出自己的名字,我們第一次興奮地擊掌。
學習上的獲得感助力他精神上的成長。去年下學期,錦波認領了校園里的一棵樹。他常常細心地給小樹松土澆水,用彩筆記錄抽芽的弧度,秋天撿落葉給我做書簽,冬天用草繩裹住樹干為小樹取暖保溫。如今的錦波和小樹一樣,都在倔強地扎根生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完整的太陽,只是有的暫時被烏云遮蔽。”當我用真誠和耐心,以共情者的身份融入學生的生命,教育便會有撥云見日的欣喜與感動。那個冬天,我的講臺旁多了一杯溫水,我冰涼的手總被悄悄遞來的暖寶寶呵護著,這個叫錦波的孩子,以他最單純的方式,給予我最溫暖的回應。
四、舒展,生命的綻放
教室窗外的枝丫愈加茂盛,錦波的成長也有目共睹,這個學期以來,他在課堂上的朗讀聲音響亮、娓娓悅耳;他在課本劇里的表演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瞧,他正將親手設計的漢字“網(wǎng)”的故事粘貼在班級墻上呢。而他的語文書上也蓋滿了我的激勵印章,看著積分表上那閃閃的“星星”,他靦腆的臉龐上,綻放出春天般的笑容:“老師,我終于升級成“月亮”啦。等攢夠“太陽”,媽媽就能回家啦。”
而前不久老師無意間拍到的一張照片,讓我真正看見了錦波生命的綻放。那是一個周一的早上,學校正在舉行升旗儀式。當國歌聲響起的剎那,從升旗臺路過的錦波忽然收住蹦跳的腳步,挺直小小的脊梁,舉起右手,莊重地向國旗行了一個隊禮。這個未經(jīng)雕琢的敬禮,像一粒種子落入沃土,那一天,我們在晨光中見證精神的萌芽。
當生命的脈絡被溫柔注視,改變便在年輪里悄然發(fā)生。我們守望的不只是楠木拔節(jié)的聲音,更是每個靈魂舒展的姿態(tài)。在這片需要傾心守望的森林里,我愿做那個蹲下身來,傾聽種子呼吸的人,等待每一棵小樹,長成它最美的樣子。
責編:陳潔
一審:陳潔
二審:彭靜
三審:黃維
來源:科教新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