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衛(wèi)生報 2025-09-10 07:39:21
記者 陳艷陽 袁小玉 通訊員 譚建偉
王珊璽,湘南學院康復治療學專業(yè)副教授、副主任醫(yī)師,從事康復臨床與教學工作15年。
第一次站在掛滿人體解剖圖和擺放著訓練器材的教室里,教案的重量沉甸甸壓在掌心。眼前是學生們專注的眼神——王珊璽意識到,康復治療學教師肩負著雙重使命:一端度量修復生命功能,一端標記康復人才的成長軌跡。講臺方寸,連接的是此刻的課堂與未來患者的康復征途。
課堂教學
教室講授:生活枷鎖的解鎖示范
“老師,我總怕扯到他患側肩膀?!痹谌粘I罨顒佑柧氄n堂上,學生小陳練習偏癱患者穿衣時猶豫不前。王珊璽輕托她的手腕,示范角度:“動作軌跡如溪流,順應而為?!痹倬毩晻r,小陳成功借助軀干旋轉(zhuǎn)讓模型手臂順利入袖,驚喜地說:“原來不用蠻力拉扯,也能完成!”這是動作分析與代償技術在課堂的內(nèi)化瞬間,也是未來康復治療師解開生活枷鎖的第一把鑰匙。
特教課堂:康復技術的精彩綻放
在郴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實踐課堂上,學生們?yōu)槟X癱患兒小悅設計訓練,用彩綢搭建“顏色隧道”。當學生小林揮舞黃色綢布時,小悅抓住布邊,含糊說出“黃色”。短短0.1秒的突破,點亮了課堂。返校途中,學生們熱烈討論如何將課堂所學轉(zhuǎn)化為真實有效的康復方案。王珊璽感受到,特教實踐的最大價值,是讓學生直面康復知識在真實場景中的力量與價值。
終點關懷:尊嚴照護的終極詮釋
在安寧療護病房帶教時,學生疑惑生命末期患者為何仍需關節(jié)活動。王珊璽輕聲示范:“康復的疆域不止功能恢復,更守護生命尊嚴?!碑攲W生為老人仔細墊好減壓墊時,老人唇角浮現(xiàn)微笑——這是對“康復即尊嚴”的最無聲詮釋。
特教實踐
師者心證:生命刻度的校準之人
十五載春秋,王珊璽最深的感動往往在細節(jié)中:課堂上學生的頓悟眼神,特教課堂那架承載希望的紙飛機,臨終患者因舒適而浮現(xiàn)的微笑……這些都是生命在殘缺邊緣對尊嚴的頑強宣言,也是醫(yī)學教育最深的價值回響。
歲月如水流逝,她始終堅守初心:在講臺與實踐天地間,引領學子既要精研修復技藝,也要懷揣仁心。從課堂操作到特教探索,再到安寧病房的撫觸,她所守護的從不是某塊肌肉或關節(jié),而是生命尊嚴的刻度。
責編:袁小玉
一審:袁小玉
二審:陳艷陽
三審:田雄獅
來源:大眾衛(wèi)生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