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報 2025-09-09 10:13:38
長沙市南雅中學 張鑫
教育是溫暖的修行。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信任,恰是愛最深的表達。
接班之初,小周就成了焦點:上課睡覺、不交作業(yè)、言行沖動。科任老師無奈,班干部抱怨。我未批評他,而是靜待契機。
那天,他在自習課玩手機被發(fā)現(xiàn),來到辦公室門口,懶散地喊:“報告。”我微笑著對他說:“走,老師請你嗦粉去。”他愣了一下跟我離開。粉店熱氣蒸騰,我特意為他多加了一份牛肉。他遲遲不動筷,我輕聲說:“趕緊吃吧。”許是熱湯暖了心,他埋頭吃起來,那一刻,他不是渾身帶刺的“問題學生”,只是個渴望被接納的孩子。
放下筷子,他小聲問:“為什么請我吃粉?”
“因為你是我的學生。”
“可我犯了錯……”
“但我相信你能改。”
他嘴唇微抿,眼中閃著光。回校路上,他終于肯向我傾訴:父母離異,隨父生活,父親忙碌且嚴厲。他語帶哽咽,讓我聽著心疼。“相信我,會好起來的。”我拍拍他。
第二天,我桌上出現(xiàn)一張紙條:“再也不帶手機了,請相信我。”之后,他工整地完成了作業(yè),我在作業(yè)本上留言:“字很工整,老師欣慰!”作業(yè)本成了我們的“秘密信箱”:他寫心情,我回鼓勵。信任,在字里行間生長。
一次體育活動,我見他排球打得輕巧且精準,恰逢幾個同學想要放棄,我便請小周做“小老師”。他眼睛一亮,答應了我。同學們抱拳向他齊喊:“師父好!”他笑著一遍遍耐心示范。最終,所有人都通過了測試。
一次次助力、一聲聲鼓勵,他逐漸融入班集體,眼中有了光芒。我把他的進步編輯成文案,發(fā)送給他的父親。他父親第一次回復:“老師辛苦了。”家長會那天,他拉著兒子走向我,笑著說:“這孩子讓你費心了。”小周摸著后腦勺,靦腆卻堅定地說:“老師,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望著他們的背影,我更加確信:教育是以信任為種、用愛耕耘的旅程。老師、學生、家長之間的關(guān)系,是靠真誠支撐的。我始終愿通過信任走進孩子的世界,靜待每一顆種子向陽生長。
責編:梁淑怡
一審:梁淑怡
二審:彭靜
三審:黃維
來源:科教新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