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報 2025-09-09 09:41:12
長沙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 周紅麗
高一第二學(xué)期,小峰的“對抗”已經(jīng)寫在臉上:早讀時他總是垂著頭,眼睛盯著手表指針,度秒如年;作業(yè)完不成,字跡潦草;化學(xué)小測,只考了6分。更讓我揪心的是,有天早自習(xí)時,他在座位上偷偷吃涼面,香氣四溢,我輕聲提醒他不能在教室里吃早餐,他憤怒地把涼面一摔,吼道:“我沒吃!”聲音大得把前排女生都嚇了一跳。
當(dāng)天傍晚,我來到了小峰家,他家在老小區(qū),樓道燈不夠明亮,我剛到三樓就聽見屋里傳來爭吵聲:“學(xué)歷史未來可怎么辦?你怎么那么固執(zhí)?”門縫里飄出炒菜的香味,也似乎傳來火藥味。小峰媽媽系著圍裙來開門,臉上掛著沒來得及擦干的淚,茶幾上,分科意向表“物理”一欄被圓珠筆戳了個洞。
小峰蹲在陽臺角落,懷里抱著本《萬歷十五年》,見到我后,下意識地把書往后藏。我坐下,他媽媽遞來一杯熱茶,嘆氣道:“老師,您勸勸他,隔壁鄰居家兒子學(xué)計算機,畢業(yè)就拿一萬二,他偏要選歷史,還說未來想考古……”
我沒急著勸,只問小峰最近睡得好不好。他搖頭:“一閉眼就做夢,夢見自己坐在歷史考場上,試卷全是物理題,我一個也做不出來。”我拍拍他的肩膀。
那天我沒給他媽媽任何指導(dǎo)意見,只留了一句話:“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把想讀歷史的原因?qū)?/span>出來給您看看。”
三天后,小峰媽媽把那張紙拍照發(fā)給我,整整一頁字密密麻麻:從“小時候在鄉(xiāng)下姥爺家看祠堂石碑”到“讀完《明朝那些事兒》第一次覺得歷史是活的”。
緊接著的家長會,我在屏幕上放了兩張照片:一張是金黃的麥田,一張是高高的玉米地。“種地得先看地”,我說,“適合的種子才長得好,孩子也一樣。”我舉起紅筆,在“物理”“歷史”旁各畫了一個小太陽,“不是哪個更掙錢,而是哪個讓他愿意早起、鉆研,把題做錯還能微笑面對。”
小峰媽媽的肩膀松了。
暑假再去家訪,我在樓下就聽見笑聲,小峰媽媽正哼著歌晾衣服,墻上貼著新打印的分科表,“歷史”一欄被紅筆圈住。小峰撓撓頭說:“我媽說,只要我肯堅持,她就支持?!?/span>
臨走時,小峰媽媽告訴我:“以前總覺得他該走我鋪的路,現(xiàn)在才明白,孩子心里的那束光,比啥都金貴?!?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剛做班主任時許下的愿:不求帶他們飛多高,但求陪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
責(zé)編:梁淑怡
一審:梁淑怡
二審:彭靜
三審:黃維
來源:科教新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