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9-08 09:38:05
編者按
風物,是指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主要包括風光景物、風氣習俗和地方特產(chǎn)等。
八百里洞庭物華天寶,文化底蘊深厚,旅游體驗獨特。此處風光景色美輪美奐,風氣習俗淳厚優(yōu)良,地方特產(chǎn)豐富多彩。
“風物長宜放眼量”,《洞庭風物志》選取地處洞庭湖區(qū)核心的水城沅江為代表,從文化、旅游的角度,對水城沅江乃至整個洞庭湖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遺址、革命遺址、古城池,以及各景點、建筑、街巷、渡口、器物、風俗等進行記錄展示,旨在和觀眾一起開啟一場沉浸式的洞庭文化之旅,看湖鄉(xiāng)兒女以洞庭風物寫就生活美學。
古街古巷,是一座城市的肌理,更是一本鮮活的生活史書。在水城沅江,古街巷靜默地承載著數(shù)百年的商埠記憶、碼頭煙火與市井人生。青石板上深淺不一的凹痕,墻縫間斑駁參差的青苔,仿佛仍在無聲訴說著流轉的時光。
【五千年前的石城山古道】
考古工作者曾在漉湖石城山遺址,發(fā)現(xiàn)一條五千年前的原始甬道——它被視為水城街巷最初的起源?!耙骊枤v史文化叢書”《厚土珍藏》中這樣寫道:“也許五千年前某個清晨,一個汲水少女頭頂陶罐唱著悠揚的情歌正從這里走過;或者黃昏時,驃勇的獵手從這里滿載而歸……”
【從“古城塘”到“義渡局”】
沅江縣城正街,自三國“昭烈古城”遺存地“古城塘”,延伸至晚清的“義渡局”,全長約2.5公里,寬4至5米,沿河而建,麻石鋪地,最寬處可達七八米。這里曾是最繁華的商業(yè)街,磚木吊腳樓臨水而立,鋪面相對,人聲鼎沸。
【晚清民國時期的街巷格局】
晚清時期,沅江已有十余條主街;至民國時期,更發(fā)展出東鎮(zhèn)街、中正街、中山街、上義橋街、新街、十字街、衣鋪街、金字街、后街、學側街等街道,以及賈家巷、劉家巷、吉人巷、義倉巷、酒精廠巷等18條巷子,共同織就了一座水城的市井脈絡。
【沅赤官道與景星寺路】
從沅江縣城拱極門向北,經(jīng)慶云山、官山坪墳山、景星寺、扛板橋、楊泗橋、五斗洲、塞南湖、罾埠,過白沙河至赤山,這條“沅赤官道”至今仍在景星寺路一段留有痕跡。它如同一條歷史的血管,串聯(lián)起瓊湖周邊的民居巷弄,承載著最濃郁的水城風情。
水城古街巷,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鄉(xiāng)愁的載體。它們在洞庭水系的滋養(yǎng)中生成,在歲月更迭中延續(xù)。正如瓊湖周邊眾多人文遺跡所啟示的那樣:最動人的傳承,正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水乳交融。
責編:宋姍姍
一審:雷鴻濤
二審:楊軍
三審:邢玲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