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報 2025-09-07 10:38:35
婁底市婁星區(qū)蛇形山鎮(zhèn)金溪中學 秦冊冊
小宇是班里的“小馬達”,調皮勁兒沒處放:擦黑板踩著粉筆灰蹦跶,課間操幾步路也扭著學鴨子,惹得全班笑,我沉臉他才收斂。半學期里,我只盯著他的胡鬧,總想著“看住”他。
直到那天下午,他瘸著腳追上來,攥著我衣角反復問:“老師,你今天在學校吧?”指尖泛白,才說清:腳扭了要去診所,奶奶八十多不會接手機;媽媽患肌無力,走兩步就摔跤,連家務都做不了;爸爸在外地,一年回不了幾次——怕他不安全,我當即陪他去。
風裹著麥秸味,他脫羽絨服要給我,又慌忙搶回:“別弄臟你衣服?!编l(xiāng)間路上,他一瘸一拐走在前,每兩步就回頭。看著他的背影,我忽然想起小學時的自己:考試吐了,背著臟校服回家,總回頭望,每次都見班主任挺著胖肚子跟著,不說話,直送到家門口。我恍然大悟,小宇回頭是怕我走,脫衣服是顧著我又怕添麻煩——這份小心,從前我竟沒看見。
診所里,醫(yī)生上藥時他攥著我衣角,疼得眼眶紅卻沒掉淚。我付了藥錢,他小聲說“用零花錢還你”,我揉他頭:“把勁兒用在上課上就好?!彼读算?,使勁點頭,眼睛亮閃閃的。
從那以后,我不再只盯他調皮,而是看見他的熱心與精力,幫他找方向。他愛動,就鼓勵他接運動會最難的接力棒;他熱心,就讓他課間幫同學整理書桌。慢慢的,他變了。上課少了吵鬧,會悄悄擺好歪的黑板擦;教同桌系鞋帶,膝蓋蹭紅仍笑說“別急”;沖過接力終點時,舉著獎牌朝我跑:“老師,我沒掉棒!”練習冊錯題旁,還畫著歪歪的小笑臉。
原來,他從不是頑劣,只是滿溢的能量沒找對出口,像奔涌的小溪缺道引渠。“看見”是打開心門的鑰匙,當年班主任“看見”我的窘迫,用沉默護我體面;如今我“看見”小宇的小心與熱忱,再幫他引對方向。陪他走一程鄉(xiāng)路,為他引一段正途。這份“看見”與“指引”的傳遞,便是歲月里最暖的教育溫度。
責編:胡熒
一審:胡熒
二審:彭靜
三審:黃維
來源:科教新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