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9-04 18:15:19
1根鋼筋
1場與時間的賽跑
13小時的精密手術
只為守護一個家庭的希望
近日,當鋼筋絞碎右手的那一刻,50歲的曹大叔只覺得天塌了:手掌與手指嚴重損傷,肌腱外翻,尺橈骨骨折,傷口裹著泥沙鐵銹……他被緊急送到岳陽市人民醫(yī)院上肢骨科。在科室主任殷詠強帶領下,廖立祥、徐雄、何翔組成最強保肢團隊,開始了一場與時間“搶手”之戰(zhàn)!


醫(yī)療團隊成功為手背大面積缺損、血管肌腱裸露的曹大叔完成了高難度重建手術。醫(yī)生們從小腿截取大隱靜脈,在顯微鏡下用比頭發(fā)絲更細的線,以不超過0.5毫米的針距與腕部血管精準吻合。同時,自股前外側取下的皮瓣被精確修剪至5毫米厚。最關鍵的“穿隧道”環(huán)節(jié),團隊如穿繡花針般將血管束毫發(fā)無傷地引至腕部吻合。這是一個需要極高精確度的過程,薄一分會壞死,厚一分影響活動,絲毫扭曲都可能導致失敗。當最后一針縫合完成,手術已經過去了13小時。參與手術的醫(yī)生們雙眼布滿血絲,腰桿直不起來,但所有付出換來了這場與時間和技術極限賽跑的終極勝利。

術后,醫(yī)護人員精心護理,采用多種技術緩解曹大叔術后疼痛,密切關注皮瓣存活情況。幸運的是,曹大叔未出現感染等并發(fā)癥,皮瓣成活良好。當曹大叔嘗試活動再植的手指時,這位從不叫苦的硬漢瞬間熱淚盈眶,他緊緊拉住醫(yī)生的手哽咽感謝。

這場手術超越了技術本身,是醫(yī)生在“不可能”中“冒險一搏”的擔當,是顯微鏡下“毫厘不差”的精湛,更是對“生命至上”理念的詮釋,實現了功能與外觀的和諧統(tǒng)一,用技術與堅守守護了生活的尊嚴與希望。
責編:吳天琦
一審:吳天琦
二審:徐典波
三審:姜鴻麗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