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www黄,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欧美专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99热少妇,伊人久久成人,久久伊人超碰

李長廷:立在高山寺17號的一棵樹

吳茂盛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9-04 16:49:49

李長廷:立在高山寺17號的一棵樹

■吳茂盛

(一)

高山寺17號,是一個地址,更是一個符號。于常人而言,它可能只是零陵古城里的一處尋常門牌;但在永州文人的心中,它卻有點像文學(xué)的坐標(biāo),仿佛登山途中偶遇的一塊指路石碑。

1986年秋天,我還是一個滿臉稚氣的中學(xué)生,身子骨單薄,心里卻野火燎原,常常在課堂上偷偷寫詩。那時候的我,寫幾首詩就迫不及待拿去找祁陽文化館的伍錫學(xué)先生請教。他是田園詩人,經(jīng)常非常耐心地指點我稚嫩的文字。一次,他笑瞇瞇地說:

“你該去高山寺17號,找李長廷?!?/span>

李長廷?那時刻,當(dāng)我聽到這個名字時,仿佛林間忽然傳來的鳥鳴,神秘而遙遠(yuǎn)。

幾天后,我就獨自出發(fā)。坐上從祁陽到零陵的中巴,車身像喝醉了酒一樣晃來晃去。到站后,還得一路步行。街巷幽深,石階層疊,太陽火辣辣地烤著,我走得滿頭大汗,鞋底幾乎冒出青煙來。

終于,抵達(dá)高山寺。我的小心臟像小鼓一樣怦怦亂跳。

推開零陵地區(qū)文聯(lián)的門,見到的李長廷先生,卻讓我愣?。涸瓉硭⒉皇莻髡f中的“仙風(fēng)道骨”模樣,而是一個溫和的“鄰家大叔”。他個子不高,皮膚白凈,神情平靜。他起身為我倒水時,姿態(tài)安靜得像是在完成一件日常小事。

李長廷。圖片由作者提供

我緊張地說明來意,他卻輕輕一句:“我知道。”

這一句,差點讓我在原地變成石頭。一個久仰的作家,竟然“知道我”?這是一個少年能得到的最高褒獎。

走出大門時,我手里緊攥著他送我的幾本《瀟湘》方格稿紙。走了兩百米,忽然迎面遇見一棵參天古樹:三四人合抱的樹干,老枝蒼勁,新葉嫩綠,陽光灑下斑駁的光影。那一刻,我恍惚覺得——李長廷,不就是這樣一棵立在高山寺17號的大樹么?

時光似水,流水經(jīng)年。如今,當(dāng)我每次見到80多歲高齡的先生依然默默提攜文學(xué)青年時,我才真正明白:

他就是立在高山寺17號的那棵大樹!

(二)

一棵樹,若想在人們心中站穩(wěn),必須結(jié)出第一顆顯眼的果實。

早年,李長廷是以詩歌進入文壇的。他帶著九嶷山的靈性、瀟水的清澈,想象奇特,語言飄逸,結(jié)出了一束束別致的果實。

19777月,他的三首詩《楊梅樹——有生命的碑》(外二首)發(fā)表于《詩刊》19777期,仿佛一只驚雷在湖南文壇震響。第二年,他的《井岡杜鵑紅》(組詩六首)發(fā)表于《解放軍文藝》19786期 ,后來,收入《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511979詩歌選》及《湖南省19491979詩歌選》,并獲湖南省1981年文學(xué)藝術(shù)獎。

李長廷是從寧遠(yuǎn)縣九嶷山走出來的詩人,他深愛腳下的土地,古村、小橋、流水……深愛永州的山山水水,為永州寫下了一系列發(fā)自肺腑的力作。

比如《蘋島——零陵古城一張閃亮的名片》就是其中的一首。洋洋灑灑,他把零陵的古老與鮮活寫得熠熠生輝。蘋島不僅是一處地理坐標(biāo),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承載著永州的歷史厚度,也折射出作家個人的鄉(xiāng)土情感。

李長廷的詩歌,像堅果。看似小巧,咬開卻有厚重的仁,帶著思辨的力量。他通過詩,與歷史和土地對話,讓永州的鄉(xiāng)村與古城在語言中閃光。

(三)

一棵樹,若能長成林中之干,必有果實墜地的聲響。

2000年,湖南省作協(xié)推出《文壇湘軍》系列叢書,以期展現(xiàn)“湘軍”陣容的文學(xué)氣象。在這一系列中,有一卷,專門屬于李長廷。那是他生命之樹上掛出的一顆標(biāo)志性果實。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能被“單卷推出”的作家屈指可數(shù)。這不僅是對他創(chuàng)作成果的肯定,更意味著在“湘軍”浩蕩的隊伍里,他是一名舉足輕重的干將。

《湖南文藝湘軍百家文庫李長廷卷》(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讓我們仿佛聽見果實的又一次落地聲的脆響。它并非最飽滿的一顆,但卻是最響亮的一顆。因為它告訴所有人:高山寺17號的那棵樹,不僅僅是永州的小風(fēng)景,它的枝葉已向更大的文學(xué)天空伸展。

對永州文學(xué)而言,這更像是一塊里程碑。它提醒我們:文學(xué)并不局限于京滬的喧囂,也能從湘南的一隅開出花,結(jié)出果。

(四)

然而,一棵大樹最厚重的果實,總在枝頭高處,沉甸甸壓彎枝條。

他的長篇歷史小說《南行志異》(團結(jié)出版社2019年版),作為湖南省作協(xié)2018年重點扶持作品,便是這樣的碩果。

這部作品扎根永州,卻放眼更遼闊的歷史。人物帶著古老土地的氣息,又浸透現(xiàn)代進程的迷惘與掙扎。讀來如行走在密林,腳下是厚重的落葉,空氣里彌漫著汗水與血脈的氣味。

《南行志異》不是單純的故事,而是人性與歷史糾葛的磨石。它讓人胸口生疼,卻又不忍釋卷。李長廷以數(shù)十年積累的文字力量,將湘南鄉(xiāng)土的血脈與民族的歷史脊梁,編織成一部沉甸甸的史詩。

這部小說,讀來有一種“壓得手心生疼”的厚重感。它是大樹上結(jié)出的堅實碩果,沉甸甸,仿佛要把枝條都壓彎。

那一刻,我明白:這棵樹,不僅僅屬于永州的山坡,而是中國文學(xué)版圖上一個不可忽略的身影。

(五)

然而,李長廷并不是只會在高枝上結(jié)果的大樹。他也會在低枝上掛滿一串串清香的果實。

作為湖南省文藝創(chuàng)作2019年扶持作品、中短篇小說集《田野的回聲》(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版)、短篇小說集《蒼山·野水·故事》(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就是如此。

在這兩部作品里,他把筆觸伸向湘南鄉(xiāng)村的角角落落:田埂上的腳印、節(jié)氣的更迭、農(nóng)人的沉默與笑聲……這些看似尋常的細(xì)節(jié),在他的筆下都閃爍著溫潤的光。

但他并非沉湎在懷舊的糖水里,而是冷靜地寫出了鄉(xiāng)村生活的矛盾與復(fù)雜:既有質(zhì)樸的堅韌,也有現(xiàn)代化沖擊下的困頓。

這些故事,就像樹上低垂的果實,伸手就能摘到。一口咬下去,酸甜交織,既有親切的熟悉味道,也帶著一些微澀。

這棵樹,懂得在人們伸手可及處結(jié)出親切的果子。

(六)

散文,是李長廷樹上的另一類果實,晶瑩剔透,像是陽光下掛在樹上的一串串葡萄。

他的散文集《山居隨筆》(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5年版),代表性篇什比如《倒影》《節(jié)日的記憶》《江永有千家峒》《四季條屏》《散步》……每一篇都像一枚果子,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才能嘗出層層滋味。

《倒影》里,他寫一條小河,河水倒映著天空與人心。他借此思考時間與人生的無常,那些看似靜止的影子,其實隨波流動。

《節(jié)日的記憶》,則把節(jié)日寫成了集體與個體之間的橋梁。每一個節(jié)日,都是人們寄托情感的方式,也是文化記憶的容器。

《四季條屏》更像是一幅書畫:四時輪轉(zhuǎn),草木枯榮,在他的筆下,仿佛都被鑲嵌進一條悠長的畫卷。

他的散文,語言溫潤,帶著詩意與哲思。讀完,總有一種被風(fēng)吹拂過的感覺:溫柔,真切,卻意味深長。

(七)

一棵樹,最讓人依戀的,不只是果實,還有蔭涼。

李長廷的創(chuàng)作已逾三百萬字,從詩歌到小說,從散文到戲劇,從報告文學(xué)到歌詞,結(jié)出累累碩果。他的樹蔭下,許多文學(xué)青年得以棲息,看到希望。202527日,湖南省作協(xié)負(fù)責(zé)人專程從長沙到零陵看望他,并如此評價道:“像李長廷這樣的老一輩作家們是湖南文學(xué)事業(yè)發(fā)展的寶貴財富,他們以德藝雙馨的崇高的品質(zhì)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必將激勵我們?yōu)榕实切聲r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新高峰不懈奮斗?!?/span>

是啊,很多年輕作者像我一樣,正是因為高山寺17號,才踏上文學(xué)之路。那里的石階與門檻,見證了一個地域文學(xué)的生長。

那一年,初見李長廷,我從高山寺下山時,遇到的那棵參天古樹,如今依舊佇立在我的記憶深處。

李長廷,就是那棵樹。他用小說的厚重、散文的清澈、詩歌的靈動,結(jié)出一顆顆果實;他用文字的蔭涼,庇護后來者。他的根,深深扎進永州的泥土,他的枝葉,卻伸向更廣闊的天空。

時間吹落樹葉,卻吹不動樹根。李長廷先生,我的老師,這棵立在高山寺17號的大樹,注定會在永州的文學(xué)史上,長久地佇立。

責(zé)編:黃柳英

一審:黃柳英

二審:嚴(yán)萬達(dá)

三審:李寒露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