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9-04 15:20:22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4日訊(通訊員 田明亮 姜華)正是秋收季節(jié),新晃侗族自治縣大壩河村老院組姚老漢看著眼前稻谷一片金黃,心里喜悅不由爬上臉龐,笑著算道:“看來今年我家可以多收谷子1000斤......”
該縣大壩河村老壩河組由于地處山腳溪邊,歷年山溪水漲沖刷田坎讓近11畝水田慢慢變成了旱土、河灘,使得村民漸漸放棄了耕作。為切實“藏糧于地”,該縣根據(jù)山地溪流地形積極實施田塊整治,通過田間地頭走訪和村民共議,把“丟失”的田塊、旱砂地、菜園地進行綜合治理,建設(shè)成“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nóng)田。
據(jù)悉,該縣在重視“壩子田(較大面積的平原田塊)”建設(shè)的同時,通過田塊整治,深入村組、溪邊、山腳,把零散的、因各種原因“丟失”的田塊重新規(guī)劃、建設(shè),進一步保障山區(qū)糧食生產(chǎn)安全。
責(zé)編:易鑫
一審:易鑫
二審:李夏濤
三審:肖暢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