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8-29 21:48:40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顏珍平 李捷
8月的株洲,暑氣未消,卻擋不住一群教育者求知的熱忱與成長的喜悅。2025年8月19日,株洲延年廣場酒店內掌聲陣陣,2025年湖南省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結業(yè)典禮在此舉行。
當來自43所職業(yè)院校的50名參訓學員接過結業(yè)證書,當郴州市第一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的李秀慧老師作為學員代表動情講述“從數字化小白到一鍵生成數字人視頻、應用于實際教學”的蛻變,當學員代表向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基地贈送錦旗表達謝意。這一幕,不僅是2025年培訓圓滿收官的見證,更是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基地深耕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11載的縮影。
11年,從職業(y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萌芽期到AI浪潮席卷教育的新時代;11年,從最初聚焦基礎信息技術工具應用到如今深耕AIGC、數字人、課程思政融合的前沿探索;11年,累計培訓數千名教師,覆蓋全省數百所職業(yè)院校。在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所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支持下,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基地以“數字素養(yǎng)提升”為核心引擎,以“師者先行”為使命擔當,在職業(yè)教育數字化改革的賽道上,走出了一條“精準賦能、實效轉化、輻射帶動”的特色之路,成為湖南省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的“孵化器”與“加油站”。
緣起:應勢而動,扛起職業(yè)院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鐵道擔當”
回溯到2014年,當時我國職業(yè)教育正處于從“規(guī)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的關鍵時期。教育部先后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 - 2020年)》《關于加快推進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務。然而,通過調研發(fā)現,湖南省部分職業(yè)院校存在教師數字化意識淡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欠缺、數字化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職業(yè)教育若要培養(yǎng)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技術技能人才,首先得讓教師具備駕馭數字技術的能力。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國家雙高計劃高職院校,始終將服務職業(yè)教育發(fā)展作為自身的使命。基于此,學校主動承擔起責任,組建跨部門培訓團隊,申報湖南省職業(yè)院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并于2015年7月正式啟動首個培訓項目。
“最初的培訓,我們面臨兩大挑戰(zhàn):一是教師需求差異大,有的老師連基礎辦公軟件都不熟練,有的則希望學習更復雜的課件制作;二是缺乏成熟的培訓體系,當時通用培訓課程體系不貼合職業(yè)院校的教學實際。”時任鐵道通信與信號學院院長、項目總策劃師劉志成教授回憶道。為破解難題,團隊用3個月時間調研全省30余所職業(yè)院校,與近200名教師座談,最終確立“以需求為導向、以實踐為核心、以轉化為目標”的培訓理念,這一理念貫穿了此后11年的培訓歷程。
筑基:構建“三位一體”培訓體系,筑牢數字賦能的“堅實底座”
“培訓不是走過場,要讓教師真正學到東西、用到教學中,必須有一套科學完善的培訓體系作支撐?!焙翔F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校長、項目首席專家劉志成教授的這句話,是基地11年培訓工作的“定盤星”。11年來,基地逐步構建起“課程體系+師資團隊+教學模式”三位一體的培訓架構,為教師數字素養(yǎng)提升培訓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1.從“單一技能”到“綜合素養(yǎng)”,打造階梯式成長路徑的課程體系
翻開湖南鐵道基地11年的培訓學員手冊,一條清晰的教師培養(yǎng)路徑躍然紙上:從“數字意識喚醒”到“數字技能掌握”,再到“數字應用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數字素養(yǎng)遷移”,形成了“基礎層—提升層—創(chuàng)新層”的階梯式課程體系。針對數字化基礎薄弱的教師,課程聚焦“實用性”,開設《教學課件的美化與編輯》《有效課堂教學工具應用》等培訓主題;當教師掌握基礎技能后,課程轉向“深度應用”,引入《混合式教學設計》《片段教學組織與實施》等內容,2015年基地率先將“微課的設計與制作”納入核心課程,手把手教培訓學員進行拍攝、剪輯、后期制作,形成一個個微課作品;2020年疫情期間,緊急開發(f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使用》《在線開課程建設》等專項課程,幫助教師快速適應線上教學模式;隨著AIGC技術的發(fā)展,基地將課程升級為“前沿融合”導向,開設《AIGC背景下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數字人視頻的設計與制作》《AI智能體的搭建與應用》等模塊。
11年來,湖南鐵道基地的培訓內容始終緊跟國家政策導向與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每一次課程迭代都源于對職業(yè)教育痛點的精準把握,每一個模塊設計都瞄準教師教學能力的“短板”,真正實現了“按需施教、精準滴灌”。此外,基地還注重課程的“個性化”,每年培訓前發(fā)放調查問卷,根據學員的學科背景和數字技能水平,分課程類別分層級進行培訓授課,并提供“菜單式”選修內容,讓教師既能“補短板”,也能“強優(yōu)勢”。
匯聚“首席專家+名師骨干+雙管家”跨界師資,組建全方位護航團隊
培訓質量的核心是師資,11年來湖南鐵道基地始終堅持“內外兼修”,組建了一支由“首席專家+校內外名師+雙管家”構成的多元化跨界師資團隊,為培訓提供“專業(yè)指導+實踐示范+貼心服務”。
首席專家把握理論高度與前沿方向,校內外名師傳遞實踐經驗與技術動態(tài),經驗豐富、專業(yè)功底扎實、有熱心服務意識的資深教師擔任項目負責人和班主任,不僅全程參與培訓,從生活問題、課程答疑到實踐指導,手把手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用細致入微的服務,讓學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踐行“理論+實踐+轉化”,實現從“學”到“用”的教學模式閉環(huán)
“培訓不能只停留在聽講座,要讓教師動起來,更要讓成果用起來。”項目首席專家劉志成教授的這句話,一直指引培訓教學模式變革的方向,11年來基地創(chuàng)新采用“理論講授+實踐操作+案例研討+成果展示+跟蹤轉化”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學—練—用—評—改”的閉環(huán)教學模式。
專家授課避免“滿堂灌”,采用“案例導入+問題驅動”的方式,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場景,讓學員聽得懂、能理解;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基地提前為學員下發(fā)各類軟件資源及案例,用“分組協作+手把手指導”的方式,根據訓前調研及差異化原則,將學員以4-6人為一組,實施精準的傳幫帶機制,訓中每人完成1個數字人視頻、1個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V2.0、1個片段教學課件V2.0,安排主講和輔導老師巡回指導,及時解決問題,讓學員學得會、能動手;篩選往年培訓學員的優(yōu)秀案例,通過案例展示+研討剖析方式,讓學員悟得透、能借鑒;結業(yè)前組織學員以片段教學形式,現場分享展示數字化教學作品,專家評委從“教學目標契合度”“技術應用合理性”“學生參與度預估”等維度進行點評打分,優(yōu)秀作品將被收錄到基地的“培訓資源庫”,供后續(xù)學員參考借鑒。
結業(yè)并非終點,而是轉變的開端。11年來,基地構建了“長效跟蹤機制”:在培訓后的3個月,項目負責人與班主任借助微信群、電話回訪等方式,了解學員對培訓成果的應用情況,并收集他們遇到的問題;同時搭建了“湖南鐵道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提升”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免費開放共享資源,以供培訓教師進行長期的心得交流。
賦能:從“小白”到“能手”,見證教師數字素養(yǎng)的“蝶變之路”
11年耕耘,最動人的成果是教師的成長。從“害怕數字技術”到“主動擁抱技術”,從“只會簡單操作”到“能創(chuàng)新應用”,從“個人提升”到“帶動團隊”,湖南鐵道基地見證了數千名職業(yè)院校教師的“數字蝶變”,而這些“蝶變”的故事,正是基地“數字素養(yǎng)力量”的最佳證明。
2025年的培訓學員李秀慧老師通過學習,不僅能一鍵生成生動形象的教學圖片、動態(tài)原理動畫,還能制作1:1復刻的數字人視頻用于英語情景教學,“以前準備一節(jié)情景課要花3天,現在用數字人工具,1小時就能搞定,還能反復修改?!?,這種“技術賦能創(chuàng)新”的案例,在創(chuàng)新層課程中已成常態(tài)。
來自吉首市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吳瑤老師,于2023年參加培訓回校后,帶領教研組開發(fā)了在線精品課程,成功立項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并榮獲省級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漣源工貿職專的顏明生老師,在2022年參加培訓后,帶領團隊參加2023年的教學能力比賽,同樣獲得省級二等獎。她表示:“在比賽過程中遇到問題,我經常在深夜通過微信私聊顏老師,她總能及時給予回復;在微信群里和其他學員交流,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好方法。這種后續(xù)支持讓我們敢于運用所學,也懂得如何運用?!?/p>
輻射:星火燎原,引領中職教育數字化生態(tài)的“升級之路”
11年,湖南鐵道基地的培訓成果早已超越單個教師、單個學校的范疇,形成了點上突破、線上延伸、面上覆蓋的輻射效應,為湖南省職業(yè)教育數字化轉型注入了強勁動力。
11年來,基地累計培訓學員1300余人,覆蓋全省14個市州的100余所職業(yè)院校,從省會長沙的重點中職學校,到湘西、張家界等偏遠地區(qū)的農村中職學校,都有基地參訓教師的身影。湖南鐵道基地的培訓經驗得到了省教育廳的高度認可,基地學員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8.5%以上,多次收到學員贈送的錦旗和感謝信。2023年在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和現代職業(yè)教育研究院共同發(fā)起的征集活動中,本項目榮獲“首批職業(yè)院校優(yōu)質社會培訓項目”。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篤行啟新程。11年的積累,為湖南鐵道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的征程,基地將繼續(xù)以“數字素養(yǎng)提升”為核心,以“師者先行”為使命,為職業(yè)教育數字化轉型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教師,讓更多課堂因數字技術而煥發(fā)活力,讓更多學生因優(yōu)質教育而實現夢想,這是湖南鐵道基地的承諾,也是其不變的追求。
責編:龍子怡
一審:龍子怡
二審:廖義剛
三審:周小雷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