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21:29:50
王毅帆 楊興東
今年暑期,掀起了一股“科技游”的浪潮,科技館從相對小眾的科普場所,變?yōu)榱耸钇陧斄鞔蚩ǖ?。中國天眼、懸掛式空中軌道列車等科技地標受熱捧,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門票一票難求,還有中國首部8K太空實拍電影《窗外是藍星》定檔……暑期“科技游”火爆,打開了更多想象空間。
這股熱潮,是產(chǎn)業(yè)升級的強勁引擎?!翱萍加巍睅Щ鹂萍拣^,太空電影拓寬影視創(chuàng)作領域,催生出“科技+文旅+影視”的新業(yè)態(tài)。一方面,科技地標成為文旅新IP,可提高當?shù)刂?,帶動周邊消費;另一方面,文旅將科技轉化為可消費的體驗項目,8K太空實拍等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運用,讓觀眾得以沉浸式體驗太空之旅。一條跨界融合的產(chǎn)業(yè)鏈正加速成型,為經(jīng)濟高質(zhì)量發(fā)展添磚加瓦。
往更深層看,科技與文旅融合,承載著文化自信與人才培育的使命?!洞巴馐撬{星》展現(xiàn)了神舟十三號和中國空間站183天的史詩般旅程,不僅展示了我國的航天科技實力,更彰顯了中華兒女“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以及中國式太空美學。當青少年在“科技游”中埋下科學夢想的種子,當國人在光影里感受中國科技的硬核力量,文化自信更有了具象的依托,未來科技人才的蓄水池也得以充盈。
科技與文旅的雙向奔赴,意味著打開一扇窗——這里有科普普惠的溫暖,有產(chǎn)業(yè)升級的澎湃,更有文化自信的昂揚。期待這股熱潮不止于暑期,在科普土壤里結出更多創(chuàng)新果實,在產(chǎn)業(yè)浪潮中掀起更壯闊的波瀾,讓更多人能在“科技+”的旅程里,望見更遼闊的星辰大海與家國未來。
(作者分別系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學專業(yè)2024級本科生、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責編:李焱婕
一審:李焱婕
二審:尹虹
三審:王禮生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