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報》 2025-07-24 17:52:20
7月7日,《人民日報》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8周年特刊與央視《央視新聞》同步報道了株洲抗戰(zhàn)離休干部張慶功的英勇事跡。這位近百歲的老人,用一生銘記著那段血與火的歲月,每一道皺紋里都刻著家仇國恨的印記。
1941年臘月十六,山西沁源義村的山坳里,15歲的張慶功正和家人躲在破舊窯洞中。日軍掃蕩的槍聲越來越近,一歲半的小弟弟突然啼哭,母親慌忙捂住他的嘴,卻已來不及——哭聲引來了日軍。母親一把將三個孩子推下陡坡:“順著山坡滾下去,快跑!”張慶功抱著頭滾進荊棘叢,回頭時,窯洞已被機槍掃成血窟:母親緊緊摟著小弟,妹妹蜷縮在角落,三伯母倒在門邊,父親倒在血泊中,幾天后重傷離世。
1942年2月,16歲的張慶功懷著家仇國恨加入八路軍太岳軍區(qū)獨八團,上午領裝下午便上戰(zhàn)場。首次沖鋒,子彈擦耳而過,戰(zhàn)友血濺其面,他毫不退縮。后因漢奸告密,部隊被日軍包圍,突圍時他小腿中彈,鮮血浸透褲管。老鄉(xiāng)將他藏在地窖,每日送草藥療傷。七八天后,他拄棍追上隊伍,繼續(xù)戰(zhàn)斗。
同年3月中旬,獨八團夜襲沁源縣城關日偽據點。張慶功所在三連為中路,摸向日軍指揮所。月黑風高,戰(zhàn)士們割斷哨兵喉嚨,炸開院門。指揮所內,兩個日軍軍官酩酊大醉,張慶功和戰(zhàn)友用刺刀抵住其后背,喝令繳槍。戰(zhàn)斗結束,南北兩邊的偽軍和日軍誤認對方為八路,自相殘殺,橫尸上百。我軍無一傷亡,日軍元氣大傷,數月不敢出城擾民。
1943年秋,張慶功接緊急任務,需從馬家村直線穿越日軍據點,給馬森村團部送信。50多里路程,要過沁源縣城關據點,探照燈如鬼眼掃射。他選快馬,揣手槍和手榴彈出發(fā)。接近據點150米時,機槍掃射,戰(zhàn)馬受驚狂奔。他緊貼馬背,子彈擦馬尾而過。沖過射程,他松了口氣,戰(zhàn)馬渾身是汗仍馱他奔向團部。交信返回時,他發(fā)現兩個漢奸盯梢,悄悄靠近后突然翻身上馬,揚鞭疾馳,回頭甩出手榴彈,漢奸抱頭鼠竄。
1955年,張慶功轉業(yè)到株洲,在洗煤廠、模具廠默默工作,直到1983年離休。他的胸前,掛著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章,每一枚都浸著血與火。
《文萃報》3470期綜合《株洲日報》、株洲新聞網
責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范彬
來源:《文萃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