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潔 袁伯仁 張佳朵 鄧瑞 新湖南客戶端·客戶端 2025-07-15 12:02:36
新湖南客戶端7月15日訊(通訊員 蔣潔 袁伯仁 張佳朵 鄧瑞 攝影 李頌林 熊帆)為了在實踐中感悟鄉(xiāng)村振興的時代脈動,7月14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青年實干家計劃“芙蓉學子”湖南青年人才培養(yǎng)計劃培訓班學員奔赴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與來自六所高校的百余名學子相聚霞飛云果園,在苗鄉(xiāng)的煙火與土地間,開啟一場兼具文化浸潤與勞動淬煉的“沉浸式”實踐。
攔門酒暖,鼓聲傳情:文化根脈在互動中深扎
苗鄉(xiāng)的熱情,從踏入村寨的那一刻便撲面而來。苗族村民身著刺繡盛裝、手捧自釀米酒,以嘹亮的迎客歌織就“攔門禮”,將遠方學子擁入苗鄉(xiāng)的懷抱;震天的“苗族長壽鼓”隨后擂響,鼓點與銀飾的叮當聲交織,既傳遞著對來客的祥瑞祝福,更展現(xiàn)著苗族人世代相傳的生命活力。
這場生動的文化對話,讓抽象的“非遺”變得可感可觸。學子們在米酒的醇香里品味民俗溫度,在鼓點的震顫中觸摸民族精神,傳統(tǒng)文化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成為流淌在互動里的情感密碼,為青年與鄉(xiāng)土間搭建起深層共鳴的橋梁。
套袋護果,汗滴沾衣:勞動教育在實踐中顯影
從文化體驗轉(zhuǎn)向田間實踐,獼猴桃種植園成了最鮮活的“勞動課堂”。烈日下,學子們分組投入果實套袋工作:俯身貼近掛滿絨毛的果架,指尖輕托獼猴桃,將特制果袋從蒂部緩緩套入,再用細鐵絲在枝丫上擰出穩(wěn)固的圈——這一看似簡單的動作,在重復數(shù)百次后,讓汗水浸透衣衫,也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具象注解。
當指尖磨出薄繭,當腰脊泛起酸痛,學子們在與土地的對話中讀懂:每顆果實的成長,都凝結著日復一日的精心守護;每份勞動的價值,都在“踏實耕耘”中生長。這場“農(nóng)事實踐”,不僅是農(nóng)技知識的習得,更是對“勞動創(chuàng)造幸?!弊钌羁痰捏w悟。
灶臺煙火,共饗滋味:團結力量在協(xié)作中凝聚
正午的“嘎嘎灶臺”前,成了另一片實踐場。學子們分工拾柴、洗菜、掌勺,在煙熏火燎中復刻苗鄉(xiāng)風味。簡單的辣椒、臘肉在鐵鍋中翻炒,升騰的不僅是香氣,更是協(xié)作的默契——有人調(diào)節(jié)火候,有人傳遞調(diào)料,有人擦拭碗筷,炊煙里藏著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動詮釋。
當盛滿苗鄉(xiāng)味道的菜肴上桌,師生圍坐分享時,“嘎嘎味道”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它是共同勞作后的甘甜,是異鄉(xiāng)相聚的溫情,更是對“團結”二字最樸素的注解。在碗筷交錯的聲響里,勞動的價值與集體的力量,化作舌尖的暖意,深植心間。
從苗鄉(xiāng)鼓點里的文化自信,到田間勞作中的實踐覺醒,再到灶臺煙火間的協(xié)作領悟,湖南一師學子以“沉浸式”體驗為紐帶,在鄉(xiāng)土大地間完成了一次精神淬煉。此次活動不僅讓青年觸摸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根脈,更在勞動實踐中明晰:新時代青年的成長之路,當是扎根大地的躬行之路——以雙手守護傳統(tǒng),以實干耕耘未來,讓青春在與鄉(xiāng)土共生、與時代同行中,綻放出兼具厚度與溫度的光彩。
責編:王兵
一審:陳建
二審:李云建
三審:姚瑤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