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19:03:26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4日訊(記者 黃煌)暑期已至,正值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古老的紫禁城將再迎游客高峰。但你知道嗎?古老的皇家建筑背后,不僅承載著六百年的歷史記憶,更隱藏著明清宮廷不為人知的隱秘生活細節(jié)。
近日,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的全新力作《故宮生活志》,以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豐厚的文獻資料,輔之以300余張珍貴圖檔,帶領讀者走進故宮的隱秘角落,揭開明清皇家的生活百態(tài),書中的很多歷史細節(jié)鮮為人知,屬于首次披露。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先生直言,這是一部有趣有料、干貨滿滿的“故宮生活百科”:“帶著這本書走進故宮,一定會有別樣的收獲。”
2004年,剛畢業(yè)的周乾被“招入宮中”,加入了古建部太和殿大修工程。如今,他已經(jīng)在“宮里”待了二十一年。從故宮古建筑入手,周乾的研究興趣逐漸擴展到古建筑背后的歷史文化:“故宮是一座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的大寶庫,古建筑背后蘊含著豐厚的歷史信息:不僅事關建筑本身的科學原理,隱藏在建筑細節(jié)背后的古人智慧、歷史變遷、文化蘊含,是更引人入勝的東西。”這部《故宮生活志》,就是周乾數(shù)年來研究故宮歷史文化的心血之作。
周乾的科普有點“另類”,他擅長以科學視角解讀故宮古建筑背后的歷史文化信息。例如,沒有現(xiàn)代音響設備,暢音閣大戲樓戲臺上的聲音為什么能傳得那樣遠?故宮里珍藏的手持小風扇,是怎么轉(zhuǎn)動的?故宮的“地暖”是怎么取暖的?冰窖里的冰化了怎么辦?到了夏天,紫禁城里的“特大蚊帳”是怎么搭建起來的?在《故宮生活志》中,他以通俗生動的筆調(diào),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科學嚴謹?shù)姆治鼋獯稹?/span>
作為故宮學研究院中的一名學者,周乾也以向公眾澄清網(wǎng)絡上以訛傳訛的“誤讀”為己任。例如,偌大的紫禁城里,真的找不到一個煙囪嗎?在書中,周乾澄清:“紫禁城中并非沒有煙囪,在坤寧宮背面就有一個,那是薩滿教祭祀時煮豬肉用的排煙道。但除此之外,紫禁城中的確沒有其他煙囪?!痹俦热?,雍正帝真如他所言,是“滴酒不沾”嗎?周乾從史料和圖檔資料中找到了答案:“雍正帝不好酒,但并不反對飲酒。他和父親康熙帝一樣,更看重酒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span>
他坦言:“我的治學風格有點‘軸’,不喜歡人云亦云,網(wǎng)上傳得多的內(nèi)容往往會引起我的質(zhì)疑和關注。凡事要有證據(jù)。對于任何傳言,要么有史料證據(jù),要么有現(xiàn)場調(diào)查證據(jù),要么有實驗分析證據(jù);如果都沒有,那么這個傳言就是站不住腳的,我也不愿意寫進書里?!?/span>
宮廷生活向來神秘,《故宮生活志》以起居、飲食、行樂、節(jié)俗為主線,以輕松幽默的筆調(diào),講述了宮廷中的趣聞軼事。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在于其豐富的視覺呈現(xiàn)。書中收錄了300余張珍貴的高清圖檔,包括故宮實地建筑攝影、歷史檔案圖片和文物特寫,其中很多歷史細節(jié)鮮為人知,部分圖片亦為首次公開。內(nèi)文采用純質(zhì)紙,全彩印刷,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揭示了宮廷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集閱讀、收藏價值于一體。
責編:黃煌
一審:黃煌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