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雪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30 20:34:02
(文案:劉笑雪 視覺設計:周圓 葉艷娜)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笑雪
仲夏,走進耒陽市烈士陵園,一座烈士紀念碑矗立于蒼松翠柏間。曾擔任耒陽市委黨史聯(lián)絡組秘書長的84歲老人謝高峰指著英烈墻上“謝翰文”的名字說:“這是我堂叔,一位永遠值得紀念、緬懷的抗日英烈……”
翻開《湖南抗戰(zhàn)陣亡將士事略》等歷史資料,跟隨謝高峰的講述,謝翰文的人生軌跡逐漸清晰。
少年覺醒
謝翰文,又名漢文,號鴻錫,1904年出生于耒陽城關。五四運動在全國蓬勃發(fā)展時,他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斗爭。
1925年,“五卅慘案”的消息傳來,21歲的謝翰文怒發(fā)沖冠,組織千余工農(nóng)學商各界人士集會。他當選“青滬慘案”湖南雪恥會耒陽分會會長,卻面臨一個艱難抉擇——自家店鋪中堆滿日貨。
革命,從自己開始!謝翰文帶領雪恥會成員沖進自家店里,將日貨搬出,付之一炬,氣得父親把他趕出家門。
1926年,謝翰文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負責青年團的工作。1927年馬日事變后,謝翰文只身秘密進入衡耒邊界的桐子山地區(qū),撒播革命火種。
1928年2月,朱德率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師攻占耒陽縣城。謝翰文被任命為耒陽縣蘇維埃政府特派員,負責領導桐子山地區(qū)農(nóng)民武裝斗爭。3月,他隨朱德向井岡山轉移,不久被調到紅四軍第二十八團任書記官。
筆戰(zhàn)沙場
1930年盛夏,紅三軍團攻克長沙后,時任紅三軍團秘書長的謝翰文同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利用皇倉坪國民日報館,出版《紅軍日報》。
7月29日,首期《紅軍日報》面世,頭版《告全國工農(nóng)兵書》如驚雷炸響:“紅軍不是洪水猛獸,是工農(nóng)自己的武裝!”《大公報》感嘆:“紅軍在戎馬倥傯之際,猶知注重報紙宣傳?!?/p>
1934年10月,謝翰文參加長征后,一路編印了行軍快板、歌謠,鼓舞部隊士氣。為掃除“文盲軍”,他發(fā)明“背包識字法”:戰(zhàn)士背上貼字,行軍途中互教互學。
1937年1月,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謝翰文兼任學員十三隊隊長。不久,調任抗大政治部宣傳部長。1941年初,中央軍委調謝翰文任八路軍總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在離開抗大奔赴前線時,謝翰文在臨別贈言中說:“深刻研究馬列主義原則,不斷地創(chuàng)造新的宣傳方式與方法,把自己鍛煉成為黨的宣傳家。”
英魂永駐
1942年5月,日軍對冀中、太行、太岳、晉西北等抗日根據(jù)地進行“拉網(wǎng)大掃蕩”,八路軍總部決定實行戰(zhàn)略轉移。
在突圍中,為救回攜帶總后勤部政治部文件箱的妻子王振東,本已闖出包圍圈的謝翰文冒著彈雨沖進村里,攙扶已孕的妻子撤退,不幸被日軍發(fā)現(xiàn)。
自知難逃虎口,謝翰文沖進一戶人家,將文件箱塞進柴灶燒毀后,即被日軍所俘。
日軍得知謝翰文是八路軍的高級干部,便派特別審訊官專門負責審訊,還派來“特使”勸降。謝翰文將投降書撕個粉碎,拋向空中。
被高吊在房梁上,鐵絲穿過肩胛鎖骨,腳下放一盤炭火熏烤……面對酷刑逼降,謝翰文堅貞不屈。
1942年夏末秋初,謝翰文與妻子被日軍慘殺于太原市郊。犧牲時,他年僅38歲。
“他用生命守護了黨的機密?!敝x高峰神情堅毅地說。
如今,位于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內,一撥撥游客駐足英烈墻前,墻上“謝翰文”三個鎏金字依然閃亮。一旁的展柜中,《紅軍日報》泛黃的紙頁上,一行標題依舊鏗鏘:“最后的勝利屬于我們!”
責編:施泉江
一審:施泉江
二審:王為薇
三審:唐婷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