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30 17:52:59
文丨王平
2025年的初夏,雨一直堅持,干枯的洞庭湖逐漸豐盈,歷史文化名城岳陽,因水的靈動,瞬間充滿了朝氣蓬勃與高昂激情。雨過初晴的下午,我收到了老同學彭聯(lián)聯(lián)的新書《由典意思》(環(huán)球出版社出版),隨手翻閱便不得釋卷,“由典意思”,有點意思!
這不是一本理論鴻篇,也不是一本文學巨著,更非大家名家的力作,不過是一本歷史性主題的隨筆集。50篇小品文,以哲理,以歷史,以典故,以成語作為切入點,深度梳理介紹了諸多歷史人物與事件,并延伸自己的思考,詮釋出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與文化內(nèi)涵,有理有據(jù),有情有感,有滋有味。
都說,學史明志,以史警事。作者開篇很是銳利,“黃帝陵公祭何以受到質疑?(炎黃子孫)”,闡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炎黃子孫”概念的由來,溯源出了中國人文發(fā)展的清晰脈絡,讓人了然一個美麗的傳說是怎樣凝聚成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宗”。
隨后作者沿著歷史的時間走向,娓娓道來?!昂篝嗪玩隙鸬那笆澜裆ㄦ隙鸨荚拢保瑸闈h字“義”與“音”的通假之用做了解說;“大禹的苦楚誰人能懂(大禹治水)”,從“疏”“堵”到三過家門而不入,解讀了大禹治水為民為官的責任擔當,也解密了我國有史可稽的第一首情歌“候人兮猗”的心路歷程;“看商湯如何網(wǎng)羅人心(網(wǎng)開一面)”道出了獨特行為藝術下的政治風云與個人目的;“看極權者如何自掘墳墓(焚書坑儒)”從秦始皇一聲令下,中華大地上承載著千年文化結晶的無數(shù)經(jīng)典頃刻化為灰燼,披露了帝皇統(tǒng)治時代下的專制與不計后果的專橫。50個成語,成就50篇美文。這一個個的成語典故,深入剖析了相關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也闡述了自己的見解與思考,同時,對一些過往閱讀者的存疑作了解答,每一位讀者都可從中獲得閱讀的滿足。
對于歷史,我們一直奉行的是“以史為據(jù)”,但仔細思考,“史”并不一定“實”,它既有官方的手筆,也有民間的傳言,更有當事人的粉飾。在紛紜的史記中保持人意清醒,這無疑需要非常理性的辨識能力,更要有長期以來的超常思維,還要有新穎獨特的見解堅持,如此才能從看似天衣無縫的歷史記錄中尋找到質疑點。這種對歷史真實性探索的責任與擔當,需要我們持續(xù)地在歷史長河中涉獵,多讀書,讀好書,勤思考,善思考。這一點聯(lián)聯(lián)同學作出了榜樣。
彭聯(lián)聯(lián)是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師生,是恢復高考之后全國首批在農(nóng)村初中中招收的中專生。中師三年按說沒讀蠻多書,也讀不了蠻多書,但聯(lián)聯(lián)同學愛書,愛讀書,書破萬卷,筆耕不輟,而且善思善考,特別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頗有心得,這本新作,無疑是他“賡續(xù)中華文脈”的一種高光展現(xiàn)。當今社會,人心浮躁,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市場資本的推動,給每個人的生活與身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威脅,面臨巨大的精神挑戰(zhàn)與困惑,怎樣以不變應萬變?我想唯有讀書,特別是讀史書,讓自己源源不斷的汲取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的食糧,來增強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加自己的精神定力,清洗自己混濁的思想靈魂,回歸自我,回歸本真,以至于健康地活著。
時下,國家大力倡導推崇年輕一代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由典意思》的閱讀,不只是讀到了歷史的人與事,更從作者的思考與探討中,讀出了歷史事件的多面性。
《由典意思》書名初看讓人莫名其妙,再看反而引人不由自主地去復讀,這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吧。全書以“典”為點,既主題歸宗,又獨自成篇,單篇也獨具匠心,每個標題下面都標明了此文事件中的成語,這更加深了讀者的印象,尤其對于青少年群體閱讀時,知識點更加清晰,邏輯性更加分明,閱讀牽引力更強。
此書讀來輕松新穎,既有歷史的嚴謹又有閱讀的趣味,對于了解傳統(tǒng)文化知識及升華主體思辨能力有極大作用。我想,這就是該書的應用價值所在。
歷史,如此嚴肅,原來,還可以如此輕松。
(本文作者系湖南民族職業(yè)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中國文章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責編:龍文泱
一審:龍文泱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