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29 17:58:50
為深入貫徹落實思政教育工作要求,充分挖掘本土紅色資源育人價值,6月27日,茶陵縣云陽小學舉辦“紅色資源賦能思政課程”推廣活動。
此次活動吸引了株洲市小學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成員30人、湖南省小學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成員90人、家長代表60人、茶陵縣少先隊輔導員及團委書記60人、茶陵縣中小學思政教師215人共同參與,以多元化形式推動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多維成果展示,呈現(xiàn)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
活動伊始,云陽小學負責人以 “行走的紅色思政課”“紅色茶陵云端思政”“活動思政進家庭” 三大特色課程為核心,全面介紹了“紅色資源賦能思政課”的研究成果。
據(jù)悉,學校依托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組織師生開展現(xiàn)場教學10余次,通過情景劇表演、革命故事講述等形式,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紅色精神。同時,學校將25位開國將軍事跡及400件革命文物故事制作成3分鐘短視頻,在社交平臺傳播后引發(fā)熱烈反響。其中《革命文物 —— 紅軍的背包》等作品,成為紅色教育素材。此外,以《毛澤東詩詞集》為核心的家庭詩歌分享活動,更讓紅色教育從校園延伸至家庭,形成“家校協(xié)同”的育人模式。
專家深度賦能,解碼紅色資源轉化路徑
茶陵縣檔案館館長陳科以《用短視頻講好茶陵紅色故事》為題開展專題講座,結合《抗日戰(zhàn)爭在茶陵》《紅旗漫茶陵》等黨史著作編纂經(jīng)驗,系統(tǒng)闡釋了“專題課堂、實景課堂、網(wǎng)上課堂、情景課堂、體驗課堂” 五類思政課堂模式。陳科表示,短視頻創(chuàng)作需把握 “傳播迅速、內容精煉、故事性強” 三大要點,例如通過歷史原聲、動畫特效等形式增強視覺沖擊,讓紅色故事以 “年輕化” 表達走進大眾視野。
茶陵縣督導主任張文志帶來《如何給烈士與將軍寫好一封信》主題分享,以茶陵抗日英雄事跡為例,指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書信創(chuàng)作,將紅色歷史轉化為情感共鳴。
課堂實景呈現(xiàn),彰顯紅色思政教學魅力
云陽小學思政教師團隊現(xiàn)場展示三堂精品課,為參會者提供可復制的教學范式。在《工農兵政府舊址里的紅色記憶》現(xiàn)場教學中,教師通過 “自主探究 + 情景劇表演” 模式,引導學生還原毛澤東同志在茶陵的革命事跡;《革命文物里的精神密碼》課堂上,學生化身 “文物講解員”,講述劉道生將軍服背后的戰(zhàn)斗故事;《家庭詩歌分享會》則以 “親子共讀毛澤東詩詞” 為載體,讓紅色基因在家庭場景中傳承。生動的教學互動、創(chuàng)新的形式設計,贏得現(xiàn)場陣陣掌聲。
“這次活動讓我深刻感受到紅色資源‘活起來’的教育魅力,特別是短視頻制作和家庭互動模式,為我們開展思政教學提供了全新思路。” 參與活動的姜瑤鑫老師感慨道。
多位家長代表也表示,通過《紅色思政進家庭》分享等活動,孩子對紅色歷史的理解從 “書本知識” 變?yōu)?“情感認同”,真正實現(xiàn)了思政教育的 “潤物無聲”。
此次活動以 “本土資源活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多方協(xié)同育人” 為抓手,構建起 “基地實踐 + 數(shù)字傳播 + 家庭滲透” 的大思政教育體系。
下一步,云陽小學將聯(lián)合株洲市小學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持續(xù)深化紅色資源挖掘,推出“抗日遺址短視頻創(chuàng)制計劃” 等系列活動,讓紅色文化真正成為滋養(yǎng)青少年成長的精神沃土。(譚欣 譚琪)
責編:蔣茜
一審:蔣茜
二審:甄榮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