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11 10:19:16
章梨
放學時分,校園周邊的小商鋪總是擠滿挑選玩具的學生,各式玩具五顏六色看似充滿童趣,卻暗藏風險。近日,一起“解壓捏捏樂”玩具扎傷兒童眼睛事件引發(fā)廣泛關注,再次將校園周邊玩具安全問題推至公眾視野。事實上,此類問題玩具早已屢見不鮮——刺鼻氣味的軟膠玩具、無3C認證的毛絨公仔、仿真度過高的玩具槍……這些本該為童年生活添彩的玩具,卻成為威脅兒童健康安全的隱形“殺手”。
問題玩具危害匪淺。不良商家為追求利潤,采用劣質材料生產(chǎn)網(wǎng)紅玩具,致使甲醛、鄰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質嚴重超標,兒童在把玩、啃咬時埋下健康隱患,而玩具的尖銳部件、易脫落小零件,極易對兒童帶來意外傷害。更令人憂慮的是,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玩具往往因為價格低廉、造型新奇,成為孩子間的“社交硬通貨”。
校園周邊,不應成為問題玩具“重災區(qū)”。破解亂象,需多方聚力。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強化對新型網(wǎng)紅玩具的風險監(jiān)測與預警,查處嚴懲違規(guī)生產(chǎn)銷售行為;家長需提升安全甄別能力,學會通過查看標識、檢查材質等方式規(guī)避風險;學校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消費觀念,培養(yǎng)其對危險玩具的警惕意識。凝聚各方力量,筑牢安全防線,讓孩子們在安全、健康環(huán)境中追逐快樂童年。
責編:王振亞
一審:王振亞
二審:王文隆
三審:鄒儀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