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順 湖南日報 2025-06-09 18:05:15
文字/圖片/視頻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順 通訊員 崔璟 王欣妍
6月9日13時,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一袋253毫升的淋巴細胞混懸液被小心放入恒溫箱。幾小時后,它將搭乘飛往河北的航班,為一位花甲之年的白血病患者延續(xù)生命希望。這份珍貴的“生命火種”,源自永州28歲退役軍人小封(化名)的二次慷慨捐獻——在首次造血干細胞捐獻僅9個月后,他再次挺身而出,續(xù)寫“救人救到底”的生命誓言。
(湖南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資料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張贊和永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為小封頒發(fā)捐獻榮譽證書。)
“難以相信十萬分之一的概率落到自己頭上。只要患者能康復,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時間回溯至2024年9月12日,初為人父的小封在湘雅醫(yī)院兌現(xiàn)了加入骨髓庫時的承諾,完成了首次造血干細胞捐獻。
據(jù)小封回憶,自己在加入中華骨髓庫僅數(shù)月后就收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捐獻現(xiàn)場,作為醫(yī)務工作者的妻子陳女士,懷抱著當時僅4個月大的女兒,來到采集病房為丈夫加油鼓勁,用行動表達了最堅定的支持。
“首次受捐的白血病患者病情反復,經過醫(yī)生評估,可能急需二次移植淋巴細胞……”今年3月初,小封再次接到湖南省紅十字會電話,還沒等工作人員說完,小封依然毫不猶豫地承諾:“救人救到底!”
“今天的捐獻過程順利,目前感覺身體狀況良好”。小封平靜地完成了淋巴細胞采集后,一個溫暖的巧合隨之揭曉:他事后得知,受捐者的故鄉(xiāng)竟是自己曾經服役的地方。這份跨越地域的奇妙緣分,讓生命的接力更顯珍貴。
淋巴細胞采集病房內,受捐者飽含深情的感謝信也已送達?!霸俅胃兄x您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若有機會,我也必將這份雪中送炭的情誼傳遞下去,回報社會。”面對這份心意,剛結束捐獻的小封輕聲送上最真摯的祝福:“雖然是做好事獻愛心,但是也真心希望受捐者能夠康復。”
(湖南省紅十字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隊員們現(xiàn)場陪護,并為小封朗讀受捐者親筆書寫的感謝信。)
據(jù)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血液科主任護師陽紅斌介紹,造血干細胞捐獻后需要二次捐獻淋巴細胞的情況極為罕見。兩者雖同屬重要的“生命種子”,但在捐獻流程上有所不同。
造血干細胞捐獻通常需提前數(shù)日注射動員劑,將骨髓中的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再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進行采集,過程相對較長;而淋巴細胞捐獻無需注射動員劑,直接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從外周血中采集淋巴細胞即可。
“得益于成熟的醫(yī)療技術,無論是造血干細胞捐獻還是淋巴細胞捐獻,其流程都科學規(guī)范,均被證實對人體健康無害?!标柤t斌說。
責編:李傳新
一審:周順
二審:楊丹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