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09 09:46:04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入”
——屈原《涉江》
文丨曾凡華
表姐
鄉(xiāng)親們都說
我表姐是精怪變的……
她嫵媚如狐 妖艷如蛇
只是為了那條龍舟的榮耀
她跳起三丈高
喊啞了嗓子
喊“驚”了身懷六甲的孩子
把那個“砍腦殼”橈子手
“種”的“野瓜”
摔得稀爛……
然而
她硬是把一江死水
喊活了
使之有了女人的曲線
有了熱血的波瀾
有了人性之美
甚至解開了屈原與漁夫?qū)υ挼?/span>
哲學(xué)謎團(tuán)
還原了人之初的本色
讓這片古老的水域
開放出芰荷般的花
復(fù)蘇了詩的靈感
直到后來
聽隔壁“仙娘婆婆”說
我失血而死的表姐
是喝了半缸雄黃酒
才現(xiàn)的原形
“六甲”本是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的日子
她 卻讓剛剛開放的端午
流了產(chǎn)……
現(xiàn)如今
只有我明白
龍舟
作為世界詮釋中國的
文化符號
祭奠著屈原也祭奠著我的表姐
是她給故鄉(xiāng)睛耕雨讀的儒家日子
添了一點“野”
撒了一點“鹽”……
寄娘
——溆浦人的“寄娘”即詩人葉延濱的“干媽”
溆浦仲夏護(hù)邑塔的倒塌
與我無關(guān)
與我寄娘無關(guān)
與我寄娘的丈夫也無關(guān)
盡管他埋在倒塌的塔里
抱著彈棉花的弓
十分安然……
護(hù)邑塔倒塌的那天
寄娘在“山旯旮”種田
丈夫卻抱著那張彈棉花用的
箜篌樣的弓
鉆進(jìn)護(hù)邑塔
彈那堆永遠(yuǎn)也彈不完的爛棉絮
很虔誠也很悠閑
彈花聲清脆悅耳
有一種高山流水的琴韻
彈到激烈處
周圍的群山都振動了
發(fā)出“嗡嗡”的共鳴
似乎做錯了什么
要“低頭認(rèn)罪”……
寄娘斷定——
護(hù)邑塔就是在這個時刻倒塌的
塌得很輕很自如
沒鬧多大動靜
也沒敢搞葬禮
——請和尚念經(jīng)
任其“湼槃”在塔磚里
化作一顆不透明的
“舍利”……
若干年后塵埃落定
我回家省親
向縣里提出重修護(hù)邑塔
恍若一言九鼎
護(hù)邑塔再現(xiàn)了
雄偉而高峻
遠(yuǎn)遠(yuǎn)望去
有一種卓而不群的風(fēng)姿
像早年從此“消失”的屈原
更像我那寄娘
——當(dāng)過“土匪師爺”
也當(dāng)過“志愿軍文書”的
人不人鬼不鬼的
丈夫……
聰明伢兒
小城里誰都知道
“聰明伢兒”是正街上陳老板的長子
為了“躲日本”
從寶慶府用籮筐挑過來
在青山界“裝死”
逃過土匪一劫
象棋也下得賊精
全縣無敵
老人們至今還記得
小小的他
站在肥皂箱上
宣傳抗日的樣子……
有人笑他“耍嘴巴皮”
他也不否認(rèn)
只在一個月黑風(fēng)高天
“冒著敵人的炮火”
潛入龍?zhí)稇?zhàn)地
給戰(zhàn)壕里血肉模糊的傷兵
誦讀屈原的《國殤》
自己也被炸彈
炸掉了兩顆“卵子”……
后來
他考上了名校
再后來
他當(dāng)上名校校長
再再后來
他孤伶伶一個人
回家省親
雖“衣錦榮歸”卻不修邊幅
——老舊的中山正裝上
少了兩??圩?/span>……
寶慶佬
“寶慶佬 呷稻草……”
——溆浦民謠
寶慶佬
是當(dāng)?shù)貙泶吮茈y的
邵陽生意人之“統(tǒng)稱”
隱含了一點譏諷的味兒
像“猶太商販”……
父親先是織布后才經(jīng)商
經(jīng)營的毛皮生意一度紅火又一度衰敗
到我懂事的時候
店面已關(guān)了鋪板
父親文文弱弱
不僅能整段整段地背誦《曾文正公家書》
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
他曾用狂草的《國殤》
去祭奠龍?zhí)队⑿凵娇箲?zhàn)陣亡的將士……
為此 投筆從戎的我差點過不了“政審”關(guān)
穿不上“四個兜”的軍官服
多虧打過海南島的那位首長
力排眾議令我留隊
讓我復(fù)員捆好的窩囊背包
重新舒展……
獲知此事
父親寄給我一個“草環(huán)”
我明白
這是“銜草結(jié)環(huán)”的縮寫
直到如今
首長生前“卷喇叭筒”的影子
總在我眼前徘徊
望著家中閑置的名煙
我這個“寶慶佬二代”
只能兀自長嘆……
滿叔
——溆浦土話里的“滿”有“最小”之義
想起我那潦倒落拓終身未娶的滿叔
心里總有點痛……
其實 做過農(nóng)會委員風(fēng)光一時的滿叔
也是走過桃花運的
按時下的話說
他“閃婚”過
——“閃婚”過地主小老婆
那女人我見過
也叫過她一聲“叔母”
在我童年早熟的視覺里
走下花轎的她
奇美無比
屈夫子的“山鬼”
曹公子的“洛神”
也過猶不及……
可沒過多久
她就玩“消失”
消失得無蹤無影
如一粒紅塵
飄向宇宙
后來才曉得
與她玩消失的還另有其人
——一個書生模樣
游走四鄉(xiāng)
會用古韻吟誦屈原《九歌》的
外地“裁縫”……
責(zé)編:廖慧文
一審:廖慧文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