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11:06:35
智能水凝膠黏附材料(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官網(wǎng))
還記得小時候看《西游記》,總幻想孫悟空的毫毛能變出萬能膠,想粘就粘,想松就松。誰能想到,科學家真把這“魔幻劇情”變成了現(xiàn)實。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周峰團隊聯(lián)手西北工業(yè)大學的科研人員,從壁虎、樹蛙這些自然界的“黏附大師”身上取經(jīng),研發(fā)出一種用光遙控的神奇“智能膠水”——光控水凝膠。這項藏著大學問的研究成果,近日發(fā)表在《化學與生物工程》期刊上。
自然界“黏附大師”有何秘籍
要說光控水凝膠為啥這么厲害,還得從自然界的“黏附大師”說起。壁虎能在玻璃上倒掛,樹蛙能在濕漉漉的葉片上穩(wěn)如泰山,靠的是什么?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壁虎腳掌上密密麻麻長著幾百萬根納米級的剛毛,靠著分子間的范德華力(分子間的吸引力),不用一滴膠水就能牢牢貼在墻上;樹蛙更絕,它腳掌上的微米溝槽搭配自分泌的黏液,就算環(huán)境再潮濕也掉不下來??茖W家一看,這不就是現(xiàn)成的“萬能膠”設計圖嗎?
可真要把這些生物結構復刻到人造材料上,其實是很難的。壁虎剛毛的納米級制造工藝,成本高得嚇人;樹蛙的黏液分泌系統(tǒng),復雜得讓人摸不著頭腦。周峰團隊干脆換了個思路:不非得長得像,抓住核心功能才是王道。他們設計出一種摻了光熱納米顆粒(四氧化三鐵)的水凝膠,用紅外光當“遙控器”,徹底改變了膠水的玩法。
這光控水凝膠的原理,說起來就像一場微觀世界的“分子舞臺劇”。水凝膠表面有兩撥“演員”:負責黏附的兒茶酚基團,就像一雙雙“小抓手”;負責保護的羧(suō)酸基團,好比一把把“小雨傘”。平時沒光照的時候,“小雨傘”收得好好的,“小抓手”大大方方伸出去,見啥粘啥;一旦紅外光照過來,光熱納米顆粒就像是被按下開關的小太陽,迅速把光能轉化成熱能。這一加熱不要緊,水凝膠里的分子們開始“變隊形”,“小雨傘”撐開,把“小抓手”遮得嚴嚴實實,黏性自然就消失了。
團隊剛開始還以為黏性降低是因為表面滲水搗亂,后來深入研究才發(fā)現(xiàn),水分子居然還偷偷引發(fā)了分子構象的大變化,這才是調控黏附的關鍵。
神奇膠水能派上啥用場
這么神奇的材料,能派上啥用場?在醫(yī)療領域,平常撕醫(yī)用膠布,那酸爽勁兒不少人都體驗過,稍不注意還可能把皮膚扯紅。要是用上光控水凝膠敷料,醫(yī)生拿紅外光筆輕輕一掃,敷料的黏性立馬下降,揭起來幾乎沒啥感覺,還能保持傷口濕潤,加速愈合。
在機器人領域,那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以前軟體機器人想爬墻,得背著笨重的電磁吸附系統(tǒng),又費電又不靈活?,F(xiàn)在給機器人裝上光控水凝膠做成的“仿生足墊”,一束光就能讓它在墻上想粘就粘、想走就走,甚至在水下也能正常工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吳思團隊受此啟發(fā),用材料組裝出能走迷宮的可重構水凝膠機器人。
往長遠看,我們日常用的智能手表、健康監(jiān)測貼片,以后說不定都能換上光控水凝膠。這樣,既不用擔心膠布過敏,又能根據(jù)需要緊密貼合皮膚。日本的科研團隊還研發(fā)出了能完全回收的光控膠水,用紫外線一照就能“復位”,膠水和基材都能接著用,環(huán)保又省錢。
光控水凝膠不僅解決了傳統(tǒng)黏附材料的“痛點”,更重要的是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以往我們總在材料的靜態(tài)性能上打轉,現(xiàn)在這種能動態(tài)調控的智能材料,就像給科研人員遞上了一把“金鑰匙”。
未來,通過優(yōu)化材料配方、探索更低能耗的控制方式,或許能讓這些智能材料真正成為人體的“柔性關節(jié)”。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段躍初 系中國未來研究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
責編:伍芳芳
一審:伍芳芳
二審:姚瑤
三審:黃維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