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14:52:17
月球自古象征浪漫神秘,在藝術文學中,月光銀白色調成永恒意象。但科學研究表明,其真實面貌和色彩或顛覆傳統(tǒng)認知。
月球并非肉眼所見的明亮銀白色,而是整體偏暗灰褐色,局部因礦物差異可能泛紅棕色。其亮度取決于表面反照率,月表平均反照率約0.12,遠低于地球,這主要歸因于月壤。月壤由多種物質混合構成,阿波羅任務帶回的樣本顯示其接近深灰色,部分區(qū)域因微隕石撞擊或太陽風作用可能呈紅褐色調。這種“土灰色”基調與撞擊坑塑造了月球粗糙古樸的特征,體現(xiàn)了其沉靜特質與復雜天體特性。
人類肉眼所見月球銀白色是光學感知偏差。昏暗環(huán)境中視桿細胞主導亮度感知,滿月時部分激活視錐細胞,月球實際接近淺黃灰色。地球大氣散射使月色偏暖,現(xiàn)代相機曝光和白平衡調節(jié)也可能強化色彩效果。從宇宙視角看,月球整體以灰褐色為主,局部因礦物分布差異呈現(xiàn)細微色彩變化。
科技提供了更豐富視角,紅外相機、紫外光譜、多波段成像設備等技術幫助解碼月球地質密碼,使色彩成為解讀歷史的線索。特定天文現(xiàn)象如月食,會使月球呈現(xiàn)“紅月亮”現(xiàn)象,原理類似日出日落紅霞。
月球表面礦物組成和地質演化復雜,正面月海玄武巖反照率低,背面斜長巖高地反照率高,差異源于早期演化不均衡??茖W家用原始黑白影像分析地形與礦物分布對比,結合多光譜數(shù)據(jù)與實驗室樣本校準還原月球真實色彩。嫦娥探測器重建了月表元素分布圖譜,為探究月球提供多維度視角。
(來源:科普中國)
責編:伍芳芳
一審:伍芳芳
二審:姚瑤
三審:黃維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