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亮 新湖南客戶端·客戶端 2025-07-05 17:24:11
新湖南客戶端7月5日訊(通訊員 黃明亮)7月4日,麻陽苗族自治縣第一錦江小學開展科學教育家校溝通系列活動,以“科技創(chuàng)新賦能成長,家校協(xié)同共育未來”為主題,通過教師講座、科普課堂等形式,搭建起科學教育實踐與家庭支持的橋梁?;顒游?/span>2-5年級200余名家長與學生參與,即便在簡陋的會場環(huán)境中,家長們仍全程專注聆聽,展現(xiàn)出對科學教育的高度熱情。
“我的父母是文盲,卻成就了我對科學的熱愛?!?/span>學??茖W教育總顧問傅嘉長老師以自身經(jīng)歷破題,講述從“放羊式”成長到成為“全國模范教師”的歷程。他回顧兒時用線圈自制“打魚機”、用導線收聽廣播的實驗趣事,強調“玩實驗能讓孩子遠離手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傅老師細數(shù)學校轉型之路:2023年起,通過建立“個人實驗室”“家庭實驗室”,推動學生在種植園、養(yǎng)殖園開展實踐。如今,學校已擁有無人機團隊、火箭發(fā)射小組等10余個科學社團,400余個家庭實驗室。第一錦江小學從資源匱乏的“薄弱?!?/span>已經(jīng)蛻變成“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特色?!?。
傅老師展望未來:“北京在今年9月將人工智能設為必修課,而我們已提前布局?!备道蠋?/span>講述了學生用幾分錢的紅外傳感器制作的“智能廁所計時系統(tǒng)”,以及今后的校園智能化研究項目。他呼吁家長支持孩子參與家庭實驗,讓科學探索從校園延伸至家庭,助力學校向“全智能化校園”邁進。
在接下來的家長專場中,傅老師聚焦“生活即實驗室”理念,分享學生觀察螞蟻行為獲全國一等獎的案例:通過測試螞蟻對不同食物、酸堿環(huán)境的反應,甚至研究“熱鍋上螞蟻”的溫度耐受度,讓孩子在細微觀察中掌握科學方法。他鼓勵家長,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動手、探索,愛上科學。
在學生專場中,由懷化市科協(xié)牽頭,懷化市職業(yè)技術學院森森布棲自然科普團隊的楊曉珍、舒鳴、肖凌云和覃婷婷老師,以及職院志愿者劉超和曾筱婷老師,從不同方面講解了蛇與蜥蜴的分類知識,讓學生現(xiàn)場感受,區(qū)分有毒蛇與無毒蛇的特征,并重點演示毒蛇咬傷急救步驟?;犹釂柇h(huán)節(jié)中,學生就“壁虎斷尾再生”“蜥蜴飼養(yǎng)”等問題踴躍發(fā)言,現(xiàn)場氣氛熱烈。
科學教育不是實驗室里的高大上,而是生活中的小而美。從個人奮斗到家校合力,從傳統(tǒng)實驗到智能探索,這所山區(qū)縣城小學正用行動證明,科學教育的火種,能在每一個平凡的課堂與家庭中,燎原成璀璨的星河。
責編:陳建
一審:陳建
二審:李云建
三審:姚瑤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客戶端
我要問